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征文 - 查看新闻-
与书为友:余光中的乡愁
余光中的乡愁
文/邹雨柔
一个秋晴的黄昏,一少年坐在敞向紫金山的窗口,写下他的第一首诗。那时候他没料到,这一生他注定要写很多作品,更不会料到,他未来的读者,不在大陆,却在海外。
——《余光中诗选·自序》
说起余光中,乡愁已然成为他的代名词。1949年,青年余光中随父母前往香港,1950年又去往台湾,往后的岁月,乡愁这个词始终萦绕在他的身边。故乡和祖国不只是地域和国家概念,更是一种文化思想。余光中的诗歌深受“惠特曼”影响,但字里行间,“月光还是少年的月光,九州一色还是李白的霜”。乡愁、古典与现代贯穿余光中诗歌的首尾。故乡、母亲、乡愁,则贯穿了他的一生。
1949年一别,从此成了异乡人和文化的放逐者。“踏着艺术馆后犹青的芳草地(它不认识牛希济),穿过爱奥华河畔的柳荫(它不认识桓温),向另一座摩天楼(它不认识王粲)。当千里目被困于地平线,我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诗人移步换景,从艺术馆到高大的摩天轮都是极具西方特色的物象,可是“我”的心完全被东方大陆的牛希济、王璨填满了。诗人以一种颇有些幽默的口吻描绘沉重而痛苦的情感。无论待得再久,终究不属于自己。用朱自清的话来说“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不禁想起那一年屈原被流放,在行吟泽畔之际,他亦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哀南夷之莫余知兮!”诗人对屈原也总有一种心心相惜之感,在诗歌选集中就有多篇吊屈原之作,他说“青史上你留下一片洁白,朝朝暮暮你行吟在楚泽。江鱼吞食了二千多年,吞不下你的一根傲骨!”他们都是流浪者。
独在异乡为异客,灵魂深处的“古典”熠熠生辉。是远古的念想,是对故乡的思恋,也是来自文化的召唤。在《余光中诗选》一书中洋溢着古典美,如“喏,叶和田田,莲和翩翩。你可能想象,美在其中,神在其上。”。这是《西洲曲》的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是《江南》的红莲,鱼戏莲叶,月映水白,是吴宫的红莲,桂櫂兰浆,耶溪采莲。他也喜欢用诗来赞美爱情,其中著名的一首如《等你,在雨中》,此诗描写了一个少年在雨中等待一个美丽纯情的少女的焦急复杂的心态,感情真挚而热烈。“等你,在雨中,在造虹的雨中,蝉声沉落,蛙声升起。一池的红莲如红焰,在雨中。”
人们这样评价余光中:“余光中以诗歌创作为主,复以散文及评论扬名。其诗作多发抒诗人的悲悯情怀,对土地的关爱,对环保的指涉,以及对一切现代人事物的透视解析与捕捉。作者自传统出发走向现代,复又深入传统。”
透过余光中的诗歌,不难瞥见那一代人特有的家国情怀,他的诗歌同时具有西方象征派的特色和中国古典文化的美感,从《楚辞》到诗词歌赋,“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