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征文 - 查看新闻-
与书为友:热闹与孤寂——读《边城》有感
热闹与孤寂——读《边城》有感
文/唐雄
犹记《边城》最早出现在我的世界是在高中语文课本,由于当时自己过于浮躁,文学功底见弱,故了解的多为皮毛,并无感触。前段时间见室友借阅放置一旁,脑海中不自觉浮现了翠翠与傩送的爱情,可是具体的故事情节业已全然遗忘,由着这份好奇,加以打算改改浅尝辄止的性情,我试着逐字逐句地重读《边城》。
在题记中,沈从文开门见山:此篇小说既不适配都市中生长教育的读书人,又不适配所谓的文学理论家、批评家,缘由他们的生活“实在与这个作品提到的世界相去太远”。根据沈从文的阐述,此书或仅适配那些关心民族传统、亲近自然的读者,而我恰好是这一类人。作者笔下由传统生产关系所引发的爱情悲剧引发了读者对人性以及命理的深思,这是我最为深刻的体会。下文我以热闹与孤寂作为体会《边城》的出发点。
一、家庭的热闹与孤寂
《边城》描绘的是两个家庭之间的联系,一者为老船夫的家庭,再者为船总顺顺的家庭。老船夫的女儿与一军人相好,却因放心不下年事已高的鳏夫父亲不忍与之私奔,军人殉情后,其甚感羞惭,最终追随而去,并为老船夫留一孤雏。老船夫“唯一的朋友是一只渡船和一只黄狗,唯一的亲人便只有那个女孩子”,那时老船夫的内心想必充满孤寂。而当孤雏翠翠长大,日常作息有了相伴,老船夫的晚年守渡生涯于是恢复了一点热闹。最终老船夫带着遗憾突然离世,独留翠翠举目无亲,加以“使其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青年人”杳无音信,翠翠宛若陷入了无边孤寂。
船总顺顺依靠雇船和寡妇起家,随着事业不断做大,雇佣的水手日渐增多,加以平添二子,因而家庭充满生气,一片热闹。可由于婚配问题,大老船下桃源却于茨滩罹难,二老也因哥哥罹难而心存芥蒂,心中对翠翠的欢喜与对兄长的内疚汇聚成矛盾,迟迟未有成家。悲痛情绪似乎总是笼罩着这个家庭,夹带父亲的催婚压力以及内心的矛盾,二老下渡辰州,久久不见归来,热闹的顺顺家庭就这样逐渐走向了孤寂。
二、人性的热闹与孤寂
本文最让人深觉遗憾的是老船夫的人性轨迹,老船夫揪着心底的孤寂迟迟不愿翠翠“离开”,使得翠翠长大后对亲情过度依赖。对于性情爽直的天保而言,长年的满腔真情却未有答复,加以老船夫在“马路”上弄巧成拙,巨大的心理落差让他最终于茨滩罹难。因与兄长“争夺”爱情导致其遭遇不幸,傩送一面心存愧疚,一面对老船夫“口上含李子”感到愤慨,加以翠翠始终的“冷漠”让他心灰意冷,最终两家本来热闹的爱情走向了孤寂。顺顺家庭的不满、媒人的谎言、死神的降临、老船的丢失、白塔的圮坍,仿佛都是命理对老船夫的人性牵强进行的“报复”。可同样令人深思的是,一个年事已高的长者不愿自己的亲人相继“离开”似乎并无过错。
三、节日的热闹与孤寂
端午是文中最为热闹的节日。头年端午,翠翠与傩送初见时的相互误解揭开了他们爱情的序章。来年端午,翠翠凭着误解时产生的“甜而美”的朦胧又来到了城边河街看船,其实她是为了寻觅这种感觉。这一幕的端午时节是翠翠心系傩送的深入,可翠翠却因傩送下渡而无功折返。至于第三幕端午时节的误解,更浇了翠翠“一盆冷水”,使她越发不能自然直面傩送,进而也加深了她对爷爷的依赖。寨子上王乡绅家的黄花闺女雍容华贵,过渡时翠翠不禁钦羡,而后翠翠又从赏船时众人的纷纭里得知其最终目的竟然是奔赴与傩送“打亲家”而来,事成后将以一座碾坊作为妆奁。众人的钦羡,乃至爷爷的钦羡,不禁给予翠翠一种无形的落寞,与乡绅女儿相比,翠翠便心生了傩送必然挑选后者的“误解”。端午时节就这样在翠翠的内心中逐渐由热闹走向了“孤寂”。
边城的纯朴、自然仿佛能够填补现代人的一些“空缺”,因而令人神往,可其悲欢离合中掺杂的孤寂又难免令人生畏。也许这些都是属于边城人的意义,就像人活着,不论是热闹还是孤寂,对他自身而言,总归都有其独特的意义。